3)第519章 找细节就像挖宝藏_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社会心理学和广告营销学,镜头语言与解析几何,潜意识矫正和正念疗法,音乐疗法和时间管理学等跨学科知识。

  “表面上看,《老男孩》是现实主义作品。但其实深入分析,会发现这是一部披着现实主义外皮,其实质却是解构主义、魔幻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集大成之作。”

  除了那些放飞自我的,当然也有认真分析的。

  “我们为什么喜欢《老男孩》?因为朴实,因为真。不是每个人都组过乐队,都当过摇滚歌手。但是痛苦和挣扎的情感是一样的。我不是林河那样的音乐天才,我也没有一个段晓晨一样的美女妹子在等我。但我能体会林河的心情。”

  “抓住了中年男人的泪点和痛点,体现了不能被满足的梦想、自我实现和无力掌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”。

  “不知道,反正就是喜欢看。故事不错,超喜欢里面的音乐。”

  “我是奔着段晓晨来的。但说实话,这样的电影,就算没有段晓晨出演,我也会喜欢。”

  不仅是观众去分析。

  实际上,从业人员也已经开始认真投入到对《老男孩》的各种分析中。

  截至3月1日,上线第13天,《老男孩》已经拿下了2300万票房。

  虽然越往后,销售曲线会越平滑。

  但首月破3000万票房几乎已经没什么悬念了。

  现在媒体、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,在于《老男孩》能不能把首月票房提升到4000万这个全新的层次。

  大量的从业人员几乎要把《老男孩》给完全解剖开来,分析海明威的执导风格,试图找出海明威能连续两部网络电影票房大爆的原因。

  以往,一说到“网络电影”,观众的印象就是“没有明星”“经费少”“特效差”“拍摄周期短”“粗制滥造”。

  海明威的这两部电影,《那些年》和《老男孩》,其实也是非常典型的网络电影。

  首先这两部电影并非依靠大牌明星演员(姜佑曦、段晓晨、行者乐队虽然也自带流量,但在影视方面的号召力不足)。

  没有炫酷的特效,不需要太多的制作经费。《那些年》包括宣传在内的总成本是300万,据说拍摄和后期制作只花了一百万多一点。

  而《老男孩》的总成本是700万,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也只花了不到400万。

  可谓低成本、经费少的典型。

  两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都不到2个月,后期制作耗时也不长。

  看似与别的网络电影没什么不同,可是偏偏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率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ameishuwan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